
欧冠联赛阶段第一轮洪萨速配,国际米兰客场挑战阿贾克斯。图拉姆在上下半场利用角球机会两次头球得分,蓝黑军团2-0战胜对手,取得欧冠开门红。
本场比赛国米踢得不算出色,但因为对手实力有限,所以还是较为轻松地拿下了比赛。
首发阵容
由于是一周双赛,而且大部分球员在国家队比赛中消耗较大,所以赛前媒体普遍猜测齐沃会在欧冠中进行轮换,至于轮换幅度,应该在5人左右。
但齐沃比媒体预测的更加保守,只轮换了三个位置。其中皮奥的首发是因为劳塔罗有伤不具备出场条件,迪马尔科是上一场轮休之后重回主力阵容,只有德弗赖顶替阿切尔比是真正主动的轮换。
展开剩余94%(首发及评分)
老维历来都是大轮换的强力支持者,按我激进的想法,欧冠前四轮对弱队时,应该全轮换,主力一个不上,不光是不上,甚至都不用进名单,全替补首发,板凳上坐小孩。
但是,我并不会因为齐沃没有大轮换而去喷他。
首先,成绩压力。
开局三轮已输两场,这一场如果再因为轮换而没拿下,那齐沃必将陷入更大的质疑声中。
对于齐沃来说,先连胜几场稳住位置才是最重要的,一旦帅位不保,你统筹安排得再好也没用。
其次,体力。
新赛季刚刚开始,疲劳还没有累积,连踢几场虽然累,但还能顶得住。
37岁的阿切尔比轮休了,36岁的索默是门将不耗体力,36岁的姆希塔良没有国家队任务,刚刚休了两周。其他连续首发的主力球员,最老的恰尔汗31岁,还能顶。
第三,经验。
球迷都是二三十年老球迷,但教练却是只执教过十多场的菜鸟教练,第一次玩一周双赛。
在老球迷眼里,一周双赛进行轮换是理所当然的,但齐沃没玩过,他得去试验,去摸索,去自己感受效果,看过多少遍跟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好消息是,欧冠前四轮对手都不强,这就给了齐沃进行试验和摸索的机会,哪怕不进行大幅轮换,消耗也不会特别大。
坏消息是,欧冠后四个对手很强,等齐沃摸索得差不多的时候,又不具备轮换条件了。
比赛复盘——上半场
开局国米采取了高压逼抢战术,特别是前十分钟,基本就压在前场没退过,但效果却比较一般,在开场第一波攻势形成的三脚射门之后,一直到第30分钟,国米才再次获得射门机会。
从局面来看,前10分钟,虽然控球率优势并不大,但基本是国米压着对手抢,阿贾克斯的控球基本都在后场;11-20分钟,阿贾克斯顶住了国米的逼抢,开始把控球区域顶到中场,控球率也达到75%;21-30分钟,双方控球率持平,陷入僵持。
接下来我们就一段一段来解析国米的战术。
第一阶段,为什么国米前逼没效果?
(国米前场逼抢)
如图所示,阿贾克斯根本不在后场纠缠,一遭到逼抢就直接开大脚找中锋,中锋争不到也无所谓,反正球到国米半场了,没法打快攻,只能慢慢重新组织阵地战。
而阵地进攻,由于大中锋皮奥第一次踢欧冠,刚开场略显紧张,与队友的几次配合都出现失误,所以进攻没能够串起来。
(皮奥没有意识到图拉姆的传球方向)
第二阶段,阿贾克斯为什么占据控球优势?
因为前逼效果不好,国米整体阵型稍微退后,把对手放出来打。
放出来打没问题,可为什么让对手控球率达到75%,这基本算是失控了。
关键在于恰尔汗的位置。
(4分钟的前逼,恰尔汗前顶)
阿贾克斯是三中场倒三角站位,国米也是三中场倒三角站位,这也就造成双方本应该是对位的后腰球员,距离比较远。
前10分钟国米高压时,恰尔汗是会离开位置,顶到前场去盯对方后腰的。
但正如上图所示,人家根本不让后腰组织,看你恰尔汗一压上,直接大脚找中锋,三前锋对你三中卫。
所以,在11-20分钟,国米阵型退回中场以后,恰尔汗不往前顶了。
(13分钟,阿贾克斯射门)
可以看到,在中后场组织时,阿贾克斯的后腰6号是完全沉入防线之中的,也就是临时把阵型变成了三中卫,你双前锋根本抢不了,对位的恰尔汗又不敢顶这么靠上,所以球权就一直控制在阿贾克斯脚下。
你国米中场和边翼一旦往前扑,人家还是不过多纠缠,直接找中锋,中锋只要能拿下,就是一次有效进攻,拿不下也没关系,后场蹲着5个人呢,也不怕你打反击。
第三阶段,国米是怎样把控球率拉回均势的?
很简单,因为阿贾克斯控球率占优,觉得自己行了,于是继续把阵型往前顶,开始前场逼抢。
(阿贾克斯前场逼抢)
要前逼洪萨速配,后腰自然不可能继续留在中卫位置,那么后场的控球人数优势自然就没了。
(阿贾克斯后腰不在位置上,图拉姆获得空间接球完成推进)
阿贾克斯没敢让后腰上去顶恰尔汗,而是让克拉森去顶,但是结果没什么区别,右中场克拉森去顶恰尔汗,那6号后腰就得往右边移动去补位置盯姆希塔良,而左中场也被巴雷拉带到了比较靠边的位置,这样一来后腰位置就完全空了。
也就是说,双方谁顶出去逼抢,谁的后腰就失位。但要是不顶出去抢,让后腰留在后面组织的话,又打不出速度,只能打阵地。
于是双方就这样陷入了僵持。
第四阶段,僵局是如何破的?
接近半小时没射门,30分钟之后却连续获得机会,僵局是如何打破的?
关键是个人能力。
战术角度僵持住,球员个人能力就显得很重要,虽然国米球员不擅长过人,但在局部一对一时,不管是拿球、对抗都有优势,就能制造出机会。
(巴雷拉带球推进)
比如这次,巴雷拉的带球推进、皮奥的支点扛人接球,图拉姆的单挑射门,都是局部一对一优势的体现。
之前主要是在拼战术,并没有太多一对一的机会,现在战术怼死了,阿贾克斯也不在后场堆人防守了,一对一的机会就来了。
(阿坎吉直塞,图拉姆突入禁区一对一被拉倒)
这球裁判看VAR之后认为图拉姆先拉人,所以判了图拉姆犯规。
而就在不久之前,就有一次类似的争议。
邓弗里斯护球,对方从身后连续上手拉扯,导致邓弗里斯丢失重心摔倒,失去球权,然后邓弗里斯从身后回敬了一次拉扯,裁判立刻吹邓弗里斯犯规。
(邓弗里斯对抗被吹犯规)
也就是说,不管是谁先动手,也不管谁的动作大,反正只要双方发生了拉扯,一律吹国米犯规。
回到比赛,30分钟后,国米连续获得机会,所以阵型再度大幅前压,给了对手一次极佳的反击机会。
(索默勇扑单刀)
为什么国米后卫都不在后场?因为这是一次前场定位球,后卫都上去争顶去了,阿坎吉传中被挡出,外围落点没控住,被对手打了一个大单刀。
其实这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,姆希塔良虽然一直在追,但实际上到最后都没能形成有效干扰,完全是一对一面对门将的机会,打不进只能怪自己。
浪费机会必遭惩罚,阿贾克斯打丢单刀之后仅仅一分多钟,国米就进球了。
(图拉姆头球得分)
这个球其实没什么好分析的,就是克拉森在速度、弹跳、对抗方面差图拉姆太多,一对一根本防不住。
有人说是不是跑乱了才造成克拉森盯图拉姆的?其实你仔细看角球发出来之前的镜头,禁区里的站位,很明显就是克拉森在负责盯防图拉姆。
有人就说了,阿贾克斯是不是傻啊?傻子都知道克拉森的身体素质跟图拉姆有多大差距,为啥让他去盯?
海廷加不想找个1米9的壮汉去盯图拉姆吗?不是不想,是实在没有啊。
国米三中卫 双中锋 邓弗里斯,六个1米9左右的大个子,而阿贾克斯呢,只有大中锋超过1米9,第二高度是小日子中卫186,其他人最高的183,克拉森179,全队第六高。而国米六大高人里,图拉姆是相对不擅长头球的一个,用全队第六身高的克拉森,去盯国米第六头球高手图拉姆,很合理吧。
作为全队第六高度,克拉森不盯图拉姆,就得去盯邓弗里斯、皮奥、德弗赖、巴斯托尼、阿坎吉中的一个,下场能好多少?恰尔汗的传球不是瞄着图拉姆,而是瞄着克拉森。
这就是球员硬实力的缺陷,你明知道有问题,却没办法补。
国米全场14次射门,8次来自定位球,本场双方高球争顶的成功次数是10-19,几乎是两倍了。
比赛复盘——下半场
下半场刚刚开始,国米又进球了。
(皮奥禁区扛人回做,恰尔汗射门被挡出底线)
这次进攻的源头,是索默的长传,皮奥轻松甩开中卫拿下一点,制造了邓弗里斯边路突破的机会。阿贾克斯的中卫不光对抗处于下风,脚下移动也跟不上。
(角球图拉姆再次得分)
图拉姆欺负克拉森的画面再次重演。
通过这次角球发出之前的盯人画面,我惊奇地发现,阿贾克斯的第一高度大中锋和第二高度小日子居然都没有盯人,而是在小禁区站空位。
我再去回看第一个球之前的盯人。
发现两次居然一模一样,头球最强的两个点不盯人,而是在小禁区站位,而盯人组的球员里居然出现了175和174的球员。
或许是知道盯人盯不住,所以把最高的两点抽出来站位,但不管怎么安排,你让174的边后卫盯德弗赖,175的边锋盯邓弗里斯,这样的操作,让图拉姆进了两个,只能怪克拉森运气不好,因为他这一组盯人安排,还真不是差距最大的。
赛后,阿贾克斯的教练和球员都说,前三十分钟表现很好,但丢两球之后就顶不住了。
一方面,是阿贾克斯球员的信心打没了,而另一方面,其实是下半场,国米的战术做出了调整。
关键人物——巴雷拉。
(巴雷拉前腰位置直塞图拉姆)
注意国米后场控球时,阿贾克斯还是压上逼抢,右中场克拉森顶后腰恰尔汗,而后腰6号则负责盯姆希塔良,但换位其实没用,因为恰尔汗和姆希塔良都回到后场接应,使得阿贾克斯中场只剩下一个8号泰勒。
泰勒并不是防守型后腰,再加上中卫扛不过皮奥,他还得去帮中卫协防,所以就放空了顶在前腰位置的巴雷拉。
(巴雷拉前插传中,图拉姆门前漏球)
(图拉姆左路传中,巴雷拉横敲,迪马尔科射门)
(巴雷拉直塞图拉姆,皮奥前腰位置不停球直塞,邓弗里斯前插浪费单刀)
这次进攻的起源,又是一次简单的门将长传,对方中卫连贴身争一点都做不到,放任皮奥回接。
(反击机会,巴雷拉前腰位置带球被铲断)
虽然没成功,但这又是一次恰尔汗和姆希塔良双双回收,拉空中场让巴雷拉往前顶的套路。
(巴斯托尼传过顶,巴雷拉前插)
还是恰尔汗往回,姆希塔良拉边,拉空中场让巴雷拉前插。
下半场前20分钟,国米进攻打得最热闹的阶段,机会基本全部出自顶到前腰位的巴雷拉。所以阿贾克斯的第一个换人就是换下泰勒。
可以说在这个阶段,齐沃在战术上战胜了海廷加,但由于阿贾克斯已经无心恋战,所以显得意义不大了。
皮奥
最后要重点表扬一下皮奥。
在开局阶段的几次失误之后,皮奥迅速适应了自己的角色,起到了很好的支点作用。而且他并不是只会顶在前面的柱子,回接、策应、防守,活动范围非常大。
(皮奥触球区域)
皮奥全场11次对抗赢下6次,造犯规4次,但考虑到阿贾克斯中卫的能力,这个数据并不算太亮眼。
我认为最值得称道的数据是触球数,全场47次,排名全队第六。其中传球达到33次,成功率73%,关键传球3次。
一般情况下,双前锋的触球都是全队最低的,比如本场图拉姆就只有35次,传球16次,成功率75%。
这样的比赛参与度远超图拉姆劳塔罗,直接达到了哲科、桑切斯的档次,这对于国米的进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。
对抗数据会因为对手的强弱而变化,但是风格不会,哪怕因为对手后卫能力强,导致摸不到球,但每一次的回接、拼抢是不会白费的。
如今纯柱式中锋能适应的体系越来越少,但一个活动范围大、比赛参与度高、跑动距离全场第一,还能当支点的大中锋,那真是每个队都会当成宝。
结语
(数据统计)
本场国米的发挥并不算非常出色,能轻松拿下主要是对手的球员实力硬伤。
但无论如何,在两连败之后,能赢下比赛,稳住局势,对于现在的国米来说非常重要。
如果说上半场30分钟后的优势是靠球员实力带来,那么下半场齐沃是实实在在用战术压倒了海廷加的。
虽然赢球,但还是有人数了齐沃的三大罪状,一是不轮换,二是换人晚,三是除了定位球,运动战没什么进攻套路,打不出太多威胁。
齐沃并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天才教练,他需要时间来慢慢摸索改进,比如轮换、比如换人时机、比如战术调整、比如进攻套路,齐沃还需要更多时间。
说是接手了几个月,但其实正式比赛也就才踢了这么几场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放假或者国家队比赛。关键是齐沃还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套用,所以一切都得摸索着来,上手慢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齐沃赛后说,对本场比赛最满意的地方是“成熟”。
而对于352阵型的使用,齐沃说:“我不想改变既有的确定性,我们只需要做少量调整,并重新找回信心和心理状态,这非常重要。我不是傻子,不会对一支本来就很强的球队造成伤害。”
从以上发言不难看出,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,至少齐沃目前是认同了高层本赛季的基本路线,那就是维持稳定,不大折腾。
为什么不敢用新人,为什么不敢大轮换,其实在这个基础之上,就很好理解了。
更新换代、战术创新,或许会有突破,但也可能是一落千丈,而维持稳定,或许没法突破上限,但至少不会跌得太狠。
在上赛季的惨败之后,球迷希望来一次大变革,但俱乐部高层却不这么认为。
很难说哪种路线更正确,但至少,主教练认同了高层的路线洪萨速配,那么我们就只能朝着同样的方向去努力。
发布于:山西省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