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市委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要以‘當好國家隊、提升國際化、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’爲總目标,以‘整體工作争先進成高原,重點工作創一流起高峰’爲總要求,全面開展‘三标’活動,深入推進‘十大戰略’行動,奮力實現破局起勢,全局将全面貫徹落實全會部署。”鄭州市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、局長耿勇軍說。
耿勇軍表示,今年市城鄉建設局堅持以“能力作風建設年”活動爲主線,以局系統“五聚焦五強化”教育活動爲抓手,緊盯樹立“三标”意識、加快“三項建設”、提升“三項管理”、強化“一個保障”等“3331”重點任務,奮力推動全市城鄉建設事業實現新突破,努力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
樹立“三标”意識。找準趕超标杆。按照“工作有标杆”的要求,自覺在國家中心城市隊列中找準同行業同領域的趕超标杆,認清差距、科學計劃,努力在“十大戰略”行動中當主力當先鋒、出大力出重彩。加強過程管理。按照“落實有标準”的要求,對各項重點工作堅持項目化推進,實行“一個項目、一名領導、一支隊伍、一個方案、一套機制”“五個一”工作機制,确保高效推動、高标落實。強化結果導向。按照“突破有标志”的要求,既要立足當前解決好群衆急難愁盼之事,又要着眼長遠謀劃好打基礎求突破的有力舉措;既要聚焦優勢特色、強化傳承創新,更要聚焦短闆弱項、強化整改提升,确保實現每項工作争在全省乃至全國當标杆、做示範。
加快“三項建設”。加快防洪能力提升和災後農房建設。推進金水河綜合整治工程,2022年汛期前帝湖等四個防洪卡口改造工程完工;2023年底前除涉鐵工程外全面完工,實現“河安、水清、路通、岸美”目标。優化提升市政道路排水能力,重點抓好22處積水點改造任務和泵房提升等。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,全市海綿城市達标區面積占建成區域面積比例達到25%以上,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穩步推進。全面完成水毀農房災後恢複重建,力争39個“社區模式”安置項目6月底前主體完工,剩餘1.2萬戶群衆10月底前全部搬遷入住。
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。全力推進市政重點工程建設,下穿二七廣場隧道工程、渠南路快速通道工程隴海路以北段、金水路中州大道立交改造工程力争年底前完工,彩虹橋拆解工程7月底前全部完成、橋梁新建工程加快推進;農業路西延、新龍路、紫荊山路—長江路組合立交、火車站東西廣場地下人行通道工程、迎賓東路(中州大道—楊金路)等工程開工建設。計劃打通“斷頭路”50條,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。實施一批供水、供氣、供熱、污水處理、垃圾處理等公用設施建設。
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建設。紮實做好城市體檢,爲城市有機更新、城市高質量發展“找病竈”“開良方”。強力推進安置房建設,力争安置房早建成、群衆早回遷。持續推進核心闆塊建設,盡快完善闆塊内基礎設施和生态環境配套。加快推進“新城建”工程建設,基本建設完成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。
提升“三項管理”。提升建築市場管理。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,探索建立“極簡審批”模式。研究制定《關于支持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》,引導建築企業做大做強。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,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标準,大力推廣綠色建築、裝配式建築和超低能耗建築。堅持依法行政,全面提升建築市場監管水平。提升工程現場管理。守住安全底線,狠抓建築施工安全生産,嚴格工程質量監管,提升消防審驗标準化水平,繼續堅持精準控塵、科技控塵。提升村鎮建設管理。進一步完善中心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,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,提升農村住房建設品質。
強化“一個保障”。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,堅持以政治建設爲統領,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,弘揚偉大建黨精神,紮實開展“能力作風建設年”活動,持續深化局系統“五聚焦五強化”教育活動成果,以黨的建設高質量爲城鄉建設高質量提供堅強保障。
(轉載自:鄭州日報)